土壤环境学
英文名称:Soil Environmentology
【课程编号】ENV22008 |
【所属模块】专业选修课 |
【学分数】2学分 |
【适用专业】适宜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及土地资源等专业 |
【学时数】32学时 |
【开设学期】秋季 |
【已开设次数】7次 |
【建议选课人数】上限50人 (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姓名】李艳霞 |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 Email:liyxbnu@bnu.edu.cn 办公电话:58807743 |
【授课教师所属单位】og真人 |
【先修课要求】无 |
一、课程简介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橇涤谢臀藁、生物和非生物界的中心环节,也是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环境的优劣不但影响农产品质量,同时会影响水体、大气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本课程涵盖土壤学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讲解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组成、土壤发生发育过程和土壤类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详解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物输入、输出过程,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及污染引起的土壤退化过程,最后系统讲授土壤污染的生物、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原理及实际案例。 该课程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学相关课程有机地结合,为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土、水、气环境体系及污染过程奠定基。ü纬萄翱斡行У卣莆胀寥兰巴寥阑肪逞У南喙乩砺酆脱芯糠椒,为未来学习和开展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有关土壤、土壤环境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土、水、气等环境介质及污染问题综合全面的认识,以期培养出环境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能够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土壤发生发育、结构和组成的同时,充分知晓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规律,掌握土壤对污染物的受纳、转化及净化功能,明确土壤与水体、大气、生物圈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效应。本课程追求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精神,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2 学时(课堂讲授
) 主要内容:土壤环境学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①掌握土壤及土壤环境学基本概念; ②了解土壤在环境中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③了解土壤环境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重点、难点:掌握土壤及土壤环境学的重要概念
(二)第一章 土壤形成、发育及分类 2
学时(课堂讲授
) 主要内容: ① 土壤形成因素及过程 ② 土壤发育及分类
教学要求: ① 掌握自然土壤形成学说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② 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概念及我国土壤分布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地质大循环及生物小循环,土壤分布特点
(三)第二章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8 学时(课堂讲授
) 主要内容: ① 土壤的组成(水、空气、有机质、矿物质、生物) ② 土壤胶体和表面性质 ③ 土壤的酸碱性 ④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教学要求: ①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及性质; ② 了解并掌握土壤组成的功能及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土壤粘土矿物及有机质的性质及功能,掌握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用
(四)第三章土壤污染来源、特征及控制
8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专题讨论
) 主要内容: ① 农业生产与土壤污染 ②工业生产与土壤污染 ③城镇生活与土壤污染 ④与水体、大气污染的相互作用 ⑤土壤退化过程
教学要求: ① 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及控制措施; ② 掌握农业活动、工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活动带入土壤的污染物特点,同时了解水体污染、大气沉降等过程对土壤污染的贡献。 |
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源头”控制措施 |
其它教学环节: 专题讨论:土壤污染物来源解析及实例分析
(五)第四章土壤污染物与污染修复技术
1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专题讨论
) 主要内容: ① 重金属污染物 ② 有机污染物 ③ 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它类型污染 ④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教学要求: ① 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主要类型: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 ② 明确各类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特征; ③ 了解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措施 |
重点、难点: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特征 专题讨论: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实例分析 |
(六)第五章土壤环境学的研究方法及国际热点2 学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① 土壤环境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② 土壤环境学的研究热点及问题 |
教学要求: ① 了解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及问题; ② 基本了解土壤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
重点、难点:了解土壤环境学领域的问题及研究热点,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① 吕贻忠,李保国主编, 《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② Environmental Soil Chemistry. Donald Sparks, Academic Press, 2004
③ 陈怀满等著,《环境土壤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无
七、 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2 平时成绩由课后作业与课堂成绩组成
3 课堂成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PPT,讲解10分钟,教师点评并给出成绩
4 课后作业:共12次,平均0.75次/周
5 考试采用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