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程,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期建设基础上,继续以立项方式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鼓励教育创新,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本年度教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是:
1.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分类分批建设通识教育优质公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支持教师开展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以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转变,提高教学效果。
3.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通过设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大纲、数字资源等建设项目,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
4.设立综合项目,鼓励和支持部院系开展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实验,有计划开展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促进科研教学互动,促进教学队伍建设,完善本科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重视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继续建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建设项目。
6.重视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研究与拓展类精品课程建设。
7.在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拔尖学生、卓越教师培养和管理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此推进全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希望各部院系加强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规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类别
2011年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包括公开招标、委托、认定等立项形式,具体类别及数量见下表。
201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立项规划表
项目大类 |
项目类型编号 |
项目类型 |
规划数 |
立项方式 |
联系人 |
页码 |
课程建设项目 |
11-01 |
通识教育优质公选修课建设项目(一类) |
10 |
招标 |
李宁 |
3 |
通识教育优质公选课程建设项目(二类) |
6 |
委托 |
4 |
|||
11-02 |
学科基础课程建设项目 |
48 |
招标 |
向俊 |
5 |
|
11-03 |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
5 |
招标 |
李宁 |
6 |
|
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
10 |
招标 |
李宁 |
7 |
||
11-04 |
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项目 |
21 |
招标 |
夏敏 |
8 |
|
11-05 |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项目 |
5 |
招标 |
刘一楠 |
9 |
|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
11-06 |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 |
10 |
招标 |
向俊 |
10 |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示范项目 |
4 |
认定 |
向俊 |
11 |
||
11-07 |
多媒体教学软件建设项目 |
35 |
认定 |
向俊 |
12 |
|
教材建设项目 |
|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约40 |
认定 |
陈继荭 |
12 |
综合项目 |
11-08 |
院系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 |
2 |
招标 |
夏敏 |
12 |
11-09 |
本科教学质量发展研究及本科生就读经验研究 |
1 |
委托 |
夏敏 |
13 |
|
11-10 |
自由申请项目 |
10 |
招标 |
夏敏 |
14 |
|
教学管理研究项目 |
11-11 |
拔尖学生选拔考核模式研究及实施 |
1 |
委托 |
向俊 |
15 |
11-12 |
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
1 |
委托 |
向俊 |
16 |
|
11-13 |
励耘优秀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级免费师范生班) |
1 |
委托 |
张晓辉 |
17 |
|
11-14 |
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完善 |
1 |
委托 |
陈继荭 |
18 |
|
11-15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调研与修订 |
1 |
委托 |
陈继荭 |
18 |
|
11-16 |
能力素质评价与实践 |
1 |
委托 |
魏欣 |
18 |
|
教师教育建设项目 |
11-17 |
免费师范生教育研究与拓展类精品课程建设 |
14 |
招标 |
李艳玲 |
19 |
11-18 |
免费师范生成长发展研究 |
1 |
委托 |
李艳玲 |
20 |
|
11-19 |
免费师范生学生社团活动模式探究 |
1 |
委托 |
李艳玲 |
20 |
|
11-20 |
卓越教师选拔测评体系的建设与跟踪研究 |
1 |
委托 |
李艳玲 |
20 |
|
11-21 |
卓越教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 |
委托 |
李艳玲 |
21 |
|
实践教学与改革项目 |
11-22 |
实践教学数字资源建设 |
6 |
招标 |
冉莉楠 |
21 |
11-23 |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
8 |
招标 |
李唯真 |
23 |
|
11-24 |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大纲建设 |
8 |
招标 |
刘江伟 |
24 |
|
11-25 |
基于地区差异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研究 |
7 |
招标 |
李唯真 |
24 |
|
11-26 |
基于实习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研究 |
2 |
委托 |
杜春光 |
25 |
|
11-27 |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
1 |
委托 |
杜春光 |
26 |
|
11-28 |
科学研究训练对本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
1 |
委托 |
刘江伟 |
27 |
|
11-29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状研究 |
1 |
委托 |
刘江伟 |
27 |
|
11-30 |
普通话培训与研究 |
5 |
委托 |
杜春光 |
28 |
|
基于教学资源平台的课程改革研究 |
11-31 |
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法的教师培训课例 |
1 |
委托 |
魏红 |
29 |
11-32 |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改变的课例建设 |
1 |
委托 |
魏红 |
30 |
|
项目合计 |
|
招标164项、委托29项、认定39项 |
|
|
|
|
三、各类项目立项指南
11-01-01 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一类)(招标)
1. 建设目标与要求
落实《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师校发【2009】4号),构建具有北京师范大学特色的由学校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有机联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教学效果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基。⒄古行运嘉,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养成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服务精神,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与心理学”以及“其他”等5个模块。
⑴人文科学与艺术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人文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有关课程。以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对人类经典及对自我的认同;陶情冶性,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⑵社会科学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有关课程。以使学生达到各学科知识的贯通与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多学科的分析视角,培养其敏锐的社会触觉和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突发应变与社会交往能力。
⑶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有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发展分析、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
⑷教育与心理学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与学科发展前沿有关课程。结合学校特色、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贯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使学生具备发现和探索教育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⑸其他:本模块主要包括上述模块之外的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与学科发展前沿有关课程,以及针对国内外最新形势,如金融危机、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学生就业指导等而开设的相关课程。
鼓励部院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规划建设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为学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2. 申报条件
⑴符合我校通识教育建设目标和要求,申请者具有相关课程开设经历且教学效果好。
⑵鼓励高水平教师(各级教学名师、十佳教师等)参与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⑶已立项的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项目不再申报本项目。
3. 申报方法
⑴提交《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申报表》(附件2)。
⑵曾经开设过的课程须提交《课程建设报告》、主讲教师介绍、课程推介词等相关材料;未曾开设过的课程须提交《课程建设计划》、主讲教师介绍、课程推介词等相关材料。
4. 成果形式
中期检查应提供:课程建设报告、课程大纲、教案、课件等材料
结题检查应提供:教材、课程网站(建议在学校BB平台上建立)、教改论文、相关教学改革项目等。
5. 立项办法
⑴共设立10项,每项2万元,一期拨付1.5万,二期拨付0.5万。
⑵项目执行期三年,项目一经立项,课程须开设至少三轮,且负责人须保证主讲此课程至少两轮,此后视后续建设情况将继续给予经费支持。
⑶各部院系及非本科教学单位限报1门课程。
⑷《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3。
11-01 -02 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二类)(委托)
1. 建设目标与要求